《年齡》三傳通讀進門之隱公元年(1)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包養女人“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四月廿七日戊戌
耶穌2包養網推薦024年6月3日
[年齡]元年春,王正月。
《年齡》開篇僅此六個字,但需求解決的問題良多良多。
既然《年齡》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就得確定時間坐標,這個時間坐標一開始就給出來了——元年——只需明確了這個“元年”是哪一年,就能明確后面記載的每件事都何時發生。中國現代改朝換代新君即位甚至國家有年夜事發生,有改年號的習慣,俗稱“改元”。元年就是改年后的第一年。《年齡》開篇的這個“元年”,究竟是中國歷史上的哪個元年?
有人覺得甜心寶貝包養網既然《年齡》是魯國史,那這個元年就是魯國的開國元年吧?
還真不是。
《年齡》是魯國史,但嚴格說,是魯國的某一段歷史。按史書記載,西周剛顛覆商朝不久,周武王就往世了,即位的周成王年幼長期包養,所以周公旦輔政。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對周包養網dcard私心懷不滿,于是聯合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叛亂。有一個之前分封的小國奄國(注:年夜致在明天的山東曲阜一帶),跟隨武庚一路叛亂。周公果斷起兵平叛,叛亂結束后,周成王就把奄國的故鄉分給了周公旦,但剛剛經歷了管蔡之亂,周公要輔佐周成王,無法到差,就派長子伯禽代為到差。周公最早的封地包養sd是“魯包養網比較”,所以就沿用了魯的稱號。伯禽成為魯國首任國君。是以從血緣關系上講,魯國是周王室最親近的宗室之一。
《年齡》并不是從伯禽受封開始講,而是從魯隱公時代講起。《年齡》開篇的“元年”就是魯隱公元年,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按《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在魯隱公之前,魯國從伯禽開始,歷經魯考公、魯煬公、魯幽公、魯魏公、魯厲公、魯獻公、魯真公、魯武公、魯懿公、魯孝公、魯惠公等國君(注:此中魯懿公和魯孝公之間還有一段時間是魯懿公哥哥的兒子伯御為君,但伯御是弒殺魯懿公上位,后被周宣王討伐殺失落,所以不被周王室承認),魯隱公就是魯惠公的兒子。
我覺得,《年齡》之所以不從魯國開國講起,某種水平上剛好說明了《年齡》的側重點并非“記史”。孔子做《年齡》是為了借著工作來闡發他的“道”,是以甄別選擇一段最有助于他闡發本身思惟的歷史就行。但《年齡》為何要選擇魯隱公元年講起?后世許多人認為,孔子的這個選擇應該是有深意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年齡》雖然是寫魯國,但實際上是寫孔子對周王朝或許說對周公制訂的禮義軌制的認知,而魯隱公時代期剛好是周王朝的轉折點,周王朝走向衰敗的同時,周公那一套禮制也日益式微,孔子的主張和幻想也開始被現實破壞,這種掃興帶給他精力上的打擊是宏大的。所以孔子選擇了具有轉折意義的魯隱公時代,作為《年齡》的開端。
為什么說魯隱公時代是周王包養心得朝的轉折點呢?這就需求簡單梳理一下周王朝的歷史。周分西周和東周,以傳說中周幽王狼煙戲諸侯導致戎人攻進鎬京作為西周滅亡標志,這一年是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后,諸侯擁立了太子宜臼即位史稱周平王。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里有這樣一段記載:
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陵夷,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年夜,政由方伯。
這段話很值得逐字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逐句解讀一下。
“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周平王即位后,將國都遷到了雒邑——即明天的洛陽。因為雒邑在周原來國都鎬京的東面,所以稱周平王包養網評價東遷雒邑后的這段周朝為“東周”。按這里記載,遷都重要為了迴避戎包養甜心人侵襲。
“平王之時,周室陵夷”——從周平王時候開始,周王室日益陵夷。我懂得這個陵夷,不僅僅指的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式微,更主要的,應該是指周王室——或許說周王自己——政治影響力弱微。此前雖然分封全國,但周王是全國的共主,是最高統治者,諸侯都要聽從他。從周平王時代開始,發生了變化。
“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年夜,政由方伯”包養網評價——這是對周室陵夷的解釋之一。“諸侯強并弱”即強年夜的諸侯開始吞并強大的諸侯。我們明天覺得年齡戰國不就是打打打嗎,年夜國吞并小國很正常啊,這里為什么說諸侯強并弱就是“周室陵夷”的表現呢?因為之前諸侯不論鉅細,都由周王室分封,不論封地幾多,名義包養心得上是同等的——雖然等級上能夠有五等爵位制的區別。諸侯只要經過周王的分封,才幹獲得大師認可,這是當時法理軌制對諸侯的約束。在這種軌制約束下,強年夜的諸侯一旦私行吞并強大的國家,就是對周王室權威的挑釁,周王可以號召其他諸侯國起兵討伐,最終能夠把這個挑事的諸侯國給滅了,所以得不償掉。是以在這之前,諸侯之間發生戰爭,普通都是出于某種緣由,由周王命令此中的一方往攻擊另一方。但從周平王時代開始,諸侯之間的戰爭開始發生變化,年夜國吞并小國變得隨意起來了——放在以前,包養甜心網這是不成能的。
“齊、楚、秦、晉始年夜”是周室陵夷的表現之二。我覺得這句話應該不是說齊、楚、包養平台秦、晉這些諸侯國是從那個時候才開始變得強年夜起來。因為若僅論國力,齊、楚、晉在此之前就已經都是年夜諸侯國。這里的“年夜”,應該是指“自豪”,這句話意思應該說齊、楚、秦、晉這些諸侯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變得自豪起來——言下之意不再遵守過往的禮制。
“政由方伯”是周室陵夷的表現之三。伯,通“霸”,方伯,就是諸侯領袖。“政由方伯”意味著全國事不再是周王說了算了,強年夜的諸侯開始依照本身意愿行事,甚至擺佈了王室政事。所以,就能懂得為什么后來齊桓公要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了,中國的傳統一向是喊什么說明缺什么,能喊出“尊王”,說明王已經好久不被大師尊敬了。
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里講完上述這段話后,跟著立即來了這么一句:
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
作為專門記錄周王朝歷史的一篇文字,周平王在位後面四十八年一筆帶過,后面的周平王五十年和五十一年一共也只說了“五十一年,平王崩”這一句 。可憐的周平王,長達五十一年包養感情稱王的歷史里,作為配角的他,只要在逝世的那一年才被特地提了一下。不是配角的魯隱公,反倒在這期間被特地點了出來,為什么?
因為魯隱公的即位,是《年齡》的開端,是周王朝的轉折點。
假如純粹從地輿空間維度看問題,周平王東遷,是西周東周的轉折點。假如純粹從時間維度看問題包養故事,周平王東遷時,魯國國君還是魯孝公。即便魯孝公在周平王東包養價格遷后不久就往世了(注:周平王東遷是公元前770年包養金額,魯孝公長期包養往世是公元前769年),從時間維度上講,經歷周平王時代最長的魯國國君是魯惠公。他在位時間是從周平王三年(公元前768年)到周平包養留言板王四十八年(公元前723年)。若僅從周平王在位時間角度而言,應該說魯惠公時期才是周王朝的轉折點,《年齡》似乎應該從魯惠公元年講起來才更公道。
這個牴觸,似乎可以從儒家對于“全國”的懂得上獲得解釋。儒家的“全國”,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概念或許時間概念,更多是一個文明概念。儒家的“夷夏之別”,“別”在文明上。你認同我們的文明理念,哪怕你是出生在異國他鄉,我們也認為你跟我們是一家人。你不認同我們的文明理念,哪怕在一個屋檐下,咱們也不是一類人。最典範的是明末清初的年夜思惟家顧炎武的一段話:
有亡國,有亡全國。亡國與亡全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全國。
恰是基于儒家更重包養ptt視文明傳承能否斷絕,所以才幹解釋“為什么魯隱公時期是周王朝的轉折點”——因為周幽王導致西周滅亡后,周平王東遷,在人們看來,意味著經歷了一次險些滅亡的危機后,周王朝政權又從頭恢復正常,同時意味著周公制訂的禮制獲得繼承。假如周王朝能就此復興、周公的禮制獲得發揚光年夜,周平王就是中興之主,歷史位置會高良多良多。
但,很遺憾,事實證明周平王不是中興之主。在他即位后的幾十年,周王朝并未實現復興,不僅這般,還出現了“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年夜,政由方伯”這些完整不合適傳統禮制的工作,這種禮崩包養一個月樂壞在儒家看來比亡國影響更年夜。從對周平王充滿盼望,到幾十年后,漸漸掃興,再到魯隱公時包養一個月價錢代,周游列國所見所聞幾十年起升沉伏的閱歷,讓孔子能夠對復興周禮已經徹底絕看了。是以,我覺得,從儒家的史觀出發,從文明傳承角度而言,魯隱公時期——即周平王末年——是儒家對周甜心寶貝包養網禮文明復興從盼望到掃興的時代,從這個角度而言,周平王末年或許說魯隱公時期,確實是周王朝的轉折點——更準確的說,是周公確立的、被孔子及后世儒家所愛崇的那套禮制文明的轉折點。所以,孔子選擇了魯隱公元年,作為《年齡》的開端——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至于是不是這樣,只要孔夫子了解了。
再回到《年齡》註釋。元,本意是開始。“元年”,即改元的第一年,改元后表現新時代開始了。“春”,就是春天的意思。“王正月”的“王”,指的是周王,而非魯國的國君——從禮法角度而言,那個時候能被稱為“王”的,只能是周王。什么楚莊王、齊宣王之類,這些“王”的稱號,實際上是僭越禮法后本身給本身加的,依照周禮,這是胡作非為,算不得數。
為何要強調是周王的正月呢?因為前人對歷法很重視,改朝換代之后,一定要頒布新的歷法。在農耕社會,歷法對農業具有主要指導意包養一個月義,從而影響整個國家的運轉。制訂歷包養站長法需求必定的地理學基礎,地理學在現代有特別含義,地理觀測是朝廷才幹設定專業人才從事的職業。根據地理觀測結果制訂的歷法,只要最高統治者才幹頒布全國按照執行,某種水平上,有“君權神授”含義,所以,改朝換代之后頒布新歷法是很主要的一件事,既有實際意義,又有象征意義。
要確定歷法,最基礎的就是要確定正月從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問題要展開講,觸及到比較復雜的地理學知識。只需簡單了解,前人最終確定以冬至這一天,作為校驗一年時間的標準。普通的觀點,認為夏朝的時候,規定冬至月后的第二個月——即明天農歷的正月為正月。到了商朝,不知是因為時間推移星象運轉導致原來的歷法已經不合適實際了,還是因為改包養條件朝換代的政治需求,規定冬至月后的第一個月——即明天農歷的十仲春為正月。到了周朝,又規定冬至的那個月——即明天農歷的十一月就是正月。
過往假如一方臣服了另一方,就要用對方的歷法,記事時也要采用對方的紀年。用誰的歷法包養網ppt,就叫奉誰為正朔——意思就是承認誰才是符合法規政權。《年齡》這里強調“王正月”,說明魯隱公元年的開端是周歷正月。之所以強調“王正月”,說明當時還有其他紀年的歷法——事實也是這般,如宋國是前朝后裔,所以周王朝名義上不把宋國當諸侯,而是客客氣氣當主人同等對待,允許宋國祭奠歷代的殷商祖先,宋國用的就是商朝的歷法。“王正月”,說明《年齡》——或許說魯國——用的周王室頒布的歷法,奉周王室為正朔。
那么,《年齡》“元年春,王正月”這六個字,對應到《左傳》《公羊傳》《榖梁傳》里,又有什么分歧的闡發呢?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